2015年1月7日 星期三

2014/12/24參與維基百科-筆記

○、維基百科聚集群眾的知識力量→留名千古
○、維基百科並不等於網路百科(因為向大英百科也已經有網路版),且也不等於免費百科。
○、維基百科強調的是「自由」的百科全書
      →編輯的自由:不限制編者身分(且近期的正確率已趨近傳統的百科全書)
      →使用的自由:不限制他人散佈、運用
○、基於自由的精神,支持百科全書的五大支柱
     →百科全書、中立觀點、版權開放、以禮相待(在討論中必須以禮相待)、不墨守成規
     →百科全書→語言:平舖直敘(白話),減少修辭
                             內容:言簡意賅→百科全書為三次資料(將二級資料做總結)
                             格式:散文為主(百科全書並不等於資料庫),圖表為輔
                         →常見的錯誤例子:遊戲條目(寫等級的攻略與介紹→應是關於遊戲的簡介)、  歷史條目、地方條目(紀載著於該地方出身的名人→應是關於地方的特色)
     →中立關係→對爭議中的不同的意見並列而非選邊站
                         →各觀點之間給予合理的篇幅(例:描述少數人的觀點時篇幅便不宜太長)
                         →述而不作(只對既有的資料作描述,不做主觀的敘述)
                         →中立原則的延伸→繁簡問題(目前繁體版與簡體版是用同樣一種版本,只是系統上做繁簡轉換,但在用詞上會有所不同,可藉由之後編輯再去加另外的說詞用法,而不是直接刪除不相同的用詞,也就是若繁體版先見了條目,之後只能在其中再加上簡體版的說明,但不可以直接刪除繁體版的內容→有先到先得原則)、政治問題
    →版權開放→沒有人可以宣稱擁有特定條目
                        →不禁止商業運用
    →以禮相待→善意推定(對於初次的編輯的新手先給予善意的說明與提醒)
                        →尋求妥協(給予反對方一個合理的說法,求適度的妥協)
    →不墨守成規→勇於編輯、勇於討論
                            →永遠不會完成。有門檻,但不需完美
○、沒有「台灣維基百科」
    →維基百科是依據「語言」區分版本(有維基大典→文言文)
    →繁簡中文是共同版本,依據轉換機制處理(因為覺得只是書寫上的不同而非語言的不同,在台灣維基社群的立場來說,並不希望分版,畢竟參與的人越多,力量越大)
      有「台灣維基社群」
    →線下聚會(希望在參與者間做聯繫)→主題式編輯馬拉松,寫作聚,社群聚會(皆附有零食飲料)
          →線上協作範例:醫周譯小時(每週一小時請專業人員(每人各現專長)來對醫學用詞做翻譯)(與陽明大學合作)
○、中華民國維基媒體協會(大家的後盾)→協會是做推廣的活動,不負責詞條的維護與建立
○、台灣知識種子計畫→希望可以增加一些社會上需要注意的事情,使更多的人看到。(這些事,一起讓明天的臺灣知道)
○、參考資料→期刊論文、學位論文、專書、資料庫、可靠的網頁(官方網站、政府網站...)、具有公信力的媒體
      →好的資料判別原則:作者的專業竟、審查機制的嚴謹度、利害衝突程度
      →參考的資料盡量不要是研討會的內容。
○、編輯的訣竅:開啟自己要編輯的頁面、開啟有相當分量詞條的編輯頁面、開啟使用說明頁
            維基百科:線上訓練/學生版→https://zh.wikipedia.org/wiki/Wikipedia:%E7%B7%9A%E4%B8%8A%E8%A8%93%E7%B7%B4/%E5%AD%B8%E7%94%9F%E7%89%88

○、若真不會寫就直接當作文寫,索引標籤不會寫至少就把書名作者寫出來
○、若真犯了錯→一般情況,維基人會給予理由,若是新手要表明新手身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