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8日 星期四

2014/12/19Linux桌面系統課程筆記

○、Koha on Debian
      →有許多相關事務的各個空間
          ex:bug.koha(http://bugs.koha-community.org/bugzilla3/)→由使用者提出問題,Koha設一個負責人來解決,提出的一個bug會被給予一個編號,在其中會記錄有提出問題時間、解決狀況等(像是New=新問題、Pass=解決、Push=進入審核)

○、Office開放原始碼→並不是開放原始碼就是自由軟體,而是還要搭配一個團隊去做後續的處裡(ex:解決Bug)、應對(ex:更新版本)、測試等。

○、Koha 3.1.8.0→有條列出最初參與Koha計畫的人。

○、Koha git(http://git.koha-community.org/gitweb/)→一個程式軟體,負責管理軟體版本控制。

○、GPL
GNU通用公眾授權條款(英語:GNU General Public License,縮寫:GNU GPL、GPL),是一個廣泛被使用的自由軟體授權條款,最初由理察·斯托曼(Richard Matthrew Stallman)為GNU計劃而撰寫。此授權條款最新版本為「第3版」(v3),於2007年6月29日釋出。GNU較寬鬆公共授權條款是改自GPL的另一個版本,其目的是為了應用於一些軟體函式庫。

GPL給予了電腦程式自由軟體的定義,並且使用Copyleft來確保程式的自由被完善的保留。

○、GNU在臺譯為GNU通用公共授權條款。

○、GPL v1→目的為防止阻礙自由軟體的行為。

○、GPL v3→斯托曼在2006年2月25日自由及開源軟體開發者歐洲會議的演講上說:
在所有的改動中,最重要的四個是:
1. 解決軟體專利問題;
2. 與其他授權條款的相容性;
3. 原始碼分割和組成的定義;
4. 解決數位版權管理問題。

○、Copyleft→給的自由是為了限制自由而存在,而原因是因為要保護軟體的自由。
GPL不會授予授權條款接受人無限的權利。再發行權的授予需要授權條款接受人開放軟體的原始碼,及所有修改。且複製件、修改版本,都必須以GPL為授權條款。

○、GPL條款本是有著作權的(即使是公共著作亦有著作權)

○、GPL理論上可終止授權,但實際上無權收起。

2014/12/12Linux桌面系統課程筆記

○、自由軟體是有著作權的,以授權的方式傳播,免費是它的特色之一,但並不完全都是免費的。(而一般在M Windows桌面系統下大部分下載的都是到盜版的─也就是破解版的)

○、自由軟體(Free Software)
自由軟體是Free Software的譯名,它是一種社會運動,主張「軟體使用者有以下四項自由,那軟體就是自由軟體︰
1. 以任何目的運行該程式(自由0)。
2. 取得軟體的代碼(sourcecode)並學習程式的運作、修改為你想要的樣子(自由1)
3. 隨意發佈軟體副本以幫助別人(自由2)。
4. 隨意分發你修改的版本(包括代碼)給別人(自由3)。此舉可使你的版本惠及社群。」
該等定義源自於1985年10月,理察·馬修·斯托曼(Richard Matthew Stallman,  March 16, 1953 -    )成立的自由軟體基金會。

○、開放源代碼(Open Source)
1998年,提姆·奧萊理召開了一次開放原始碼會議,包括BSD陣營與Linux社群的中堅份子都參與其中。因為自由軟體基金會提出的自由軟體(Free Software)可能與免費軟體造成混淆,在會議中,決議以Christine Peterson提出的Open Source作為共通名稱,成立開放源代碼促進會(The Open Source Initiative),主張:
「開放源碼軟體是可被任何人自由使用、改變與共享(修改後或修改前的版本)」
並採用Debian自由軟體指導方針(Debian Free Software Guidelines),做為開放源碼軟體的定義:
1.      自由的再次散佈
Debian 元件的許可証不得限制任何一方將此軟體作爲含有 若幹不同來源的程式的一套軟體集閤中的一個 元件用於銷售或者捐贈。該許可證不得向諸如此類銷售行爲的銷售方索取 專利費或者其它費用。
2.      原始碼
程序必須包括原始碼,而且必須允許以原始碼以及預先編譯好的形式散佈。
3.      作品的衍生
許可證必須允許對其所屬作品的修改以及衍生,而且必須允許這些作品在原始 軟體的許可証條款下散佈。
4.      作者原始碼的完整性
許可證只有在允許修補檔案 隨其所屬作品的原始碼一同發行,以便在編譯時修改 程式的情況之下,方可限制對其所屬作品的原始碼在發行時的修改行爲。 許可證必須清楚表明用已修改的原始碼編譯而成的軟體,是允許散佈的。 許可證可要求衍生軟體使用有別於原來軟體的名稱或者版本號。( 這是一種妥協,Debian 組織鼓勵所有作者不要限制任何原始碼 檔案或者機械碼檔案的修改。)
5.      禁止歧視人仕或者團體
許可證不能歧視任何人仕或者由多人組成的團體。
6.      禁止歧視用途
許可証不能歧視程式可以被用於的任何特定領域。例如, 許可證不得限製程式用於商業或者基因研究。
7.      許可證的散佈
程式附帶的權利必須適用於程式再次發行的每一個受衆,無需他們再執行一個附加的許可証。
8.      許可證不能特定於Debian
程式附帶的權利不能由該程式是否爲Debian的一部分來決定。如果這個程式從Debian中摘取出來,即使在Debian之外但仍然在該程式的許可証條款下使用或者散佈,那麼它再次發行的每一個受衆都將擁有和那些在該程式與Debian系統結合時被授予的完全相同的權利。
9.      許可證的規定不得污染其他軟體
許可證不得對其他與此軟體一同分發的軟體作出任何限制的規定。例如,許可證不得要求所有與它在同一媒體中一同分發的軟體都是自由軟體。
10.  許可證示例
GPLBSDArtistic均是我們視爲自由的許可證的示例。


○、「開放源碼是一種開發軟體的方法論;自由軟體則是社會運動。」→Free─概念、Open─動作

○、自由軟體與開放源碼都是授權(許可證)的概念,自由軟體基金會認可82種許可證,分為兩類:相容於GNU 通用公共許可證(GNU GPL)43種、不相容於GNU 通用公共許可證39種;採用該等許可證授權的軟體,就是自由軟體。並特別點名28種許可證,其授權方式不屬於自由軟體的範疇。

開放源代碼促進會認可66種許可證,明確指出4種許可證的授權方式,不符開放源碼的定義。

其中有三種許可證,是自由軟體但不是開放源碼軟體:

1. Intel Open Source License,
2. Jabber Open Source License, Version 1.0
3. Sun Industry Standards Source License 1.0

不是自由軟體,是開放源碼軟體:
1. Apple Public Source License (APSL), version 2
2. NASA Open Source Agreement 1.3
3. Lucent Public License Version 1.02 (Plan 9 license)
4. Reciprocal Public License 1.5 (RPL1.5)

還有更多許可證同時被自由軟體基金會與開放源代碼促進會認可:
1. Boost Software License
2. GNU 通用公共許可證
3. GNU較寬鬆公共許可證
4. ISC License
5. MIT license

還有兩種情況:
1. 自由軟體基金會認可為自由軟體許可證,但開放源碼促進會未表態
2. 開放源碼促進會認可為自由軟體許可證,但自由軟體基金會未表態


●、自由軟體 - 自由資訊 Wiki→http://mao.wikia.com/wiki/%E8%87%AA%E7%94%B1%E8%BB%9F%E9%AB%94

2015年1月7日 星期三

2014/12/24參與維基百科-筆記

○、維基百科聚集群眾的知識力量→留名千古
○、維基百科並不等於網路百科(因為向大英百科也已經有網路版),且也不等於免費百科。
○、維基百科強調的是「自由」的百科全書
      →編輯的自由:不限制編者身分(且近期的正確率已趨近傳統的百科全書)
      →使用的自由:不限制他人散佈、運用
○、基於自由的精神,支持百科全書的五大支柱
     →百科全書、中立觀點、版權開放、以禮相待(在討論中必須以禮相待)、不墨守成規
     →百科全書→語言:平舖直敘(白話),減少修辭
                             內容:言簡意賅→百科全書為三次資料(將二級資料做總結)
                             格式:散文為主(百科全書並不等於資料庫),圖表為輔
                         →常見的錯誤例子:遊戲條目(寫等級的攻略與介紹→應是關於遊戲的簡介)、  歷史條目、地方條目(紀載著於該地方出身的名人→應是關於地方的特色)
     →中立關係→對爭議中的不同的意見並列而非選邊站
                         →各觀點之間給予合理的篇幅(例:描述少數人的觀點時篇幅便不宜太長)
                         →述而不作(只對既有的資料作描述,不做主觀的敘述)
                         →中立原則的延伸→繁簡問題(目前繁體版與簡體版是用同樣一種版本,只是系統上做繁簡轉換,但在用詞上會有所不同,可藉由之後編輯再去加另外的說詞用法,而不是直接刪除不相同的用詞,也就是若繁體版先見了條目,之後只能在其中再加上簡體版的說明,但不可以直接刪除繁體版的內容→有先到先得原則)、政治問題
    →版權開放→沒有人可以宣稱擁有特定條目
                        →不禁止商業運用
    →以禮相待→善意推定(對於初次的編輯的新手先給予善意的說明與提醒)
                        →尋求妥協(給予反對方一個合理的說法,求適度的妥協)
    →不墨守成規→勇於編輯、勇於討論
                            →永遠不會完成。有門檻,但不需完美
○、沒有「台灣維基百科」
    →維基百科是依據「語言」區分版本(有維基大典→文言文)
    →繁簡中文是共同版本,依據轉換機制處理(因為覺得只是書寫上的不同而非語言的不同,在台灣維基社群的立場來說,並不希望分版,畢竟參與的人越多,力量越大)
      有「台灣維基社群」
    →線下聚會(希望在參與者間做聯繫)→主題式編輯馬拉松,寫作聚,社群聚會(皆附有零食飲料)
          →線上協作範例:醫周譯小時(每週一小時請專業人員(每人各現專長)來對醫學用詞做翻譯)(與陽明大學合作)
○、中華民國維基媒體協會(大家的後盾)→協會是做推廣的活動,不負責詞條的維護與建立
○、台灣知識種子計畫→希望可以增加一些社會上需要注意的事情,使更多的人看到。(這些事,一起讓明天的臺灣知道)
○、參考資料→期刊論文、學位論文、專書、資料庫、可靠的網頁(官方網站、政府網站...)、具有公信力的媒體
      →好的資料判別原則:作者的專業竟、審查機制的嚴謹度、利害衝突程度
      →參考的資料盡量不要是研討會的內容。
○、編輯的訣竅:開啟自己要編輯的頁面、開啟有相當分量詞條的編輯頁面、開啟使用說明頁
            維基百科:線上訓練/學生版→https://zh.wikipedia.org/wiki/Wikipedia:%E7%B7%9A%E4%B8%8A%E8%A8%93%E7%B7%B4/%E5%AD%B8%E7%94%9F%E7%89%88

○、若真不會寫就直接當作文寫,索引標籤不會寫至少就把書名作者寫出來
○、若真犯了錯→一般情況,維基人會給予理由,若是新手要表明新手身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