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11日 星期四

2014/12/05Linux桌面系統課程筆記

○、維基百科─沙盒:盒頁是練習頁面編輯技術的測試頁面。可以在沙盒頁隨意地進行格式的練習。

○、IP
1. 網際網路協定位址(Internet Protocol Address),又譯為網際協定位址。
2.分為IPv4與IPv6兩大類。

●、IP位址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https://zh.wikipedia.org/wiki/IP%E5%9C%B0%E5%9D%80


○、IPv4
1. 4 Byte = 32 bit (可以有232種變化→可以給42一個IP位址)
2. IPv4是一種無連線的協定,操作在使用分組交換的鏈路層(如乙太網)上。
3. 位址可分為A,B,C,D,E五大類,其中E類屬於特殊保留位址,而我們現在用的多是D大類。
4. 每個網路類別有著不同的給主機編址的能力。
       └D類被用於多播位址,E類被留作將來使用。
5.特殊用途的地址→192.168.0.0/16為專用網路,為一種浮動的IP。
   └●、專用網路→1. 使用私有IP位址空間的網路。
                                2. 私有IP無法直接連接網際網路,需要公網IP轉發。
                                3. 與公網IP相比,私有IP為免費,也節省了IP位址資源,適合區域網使用。
                                4.私有IP位址在internet中不會被分配。
                               →127.0.0.1用自己的電腦連到自己電腦的IP。

●、IPv4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https://zh.wikipedia.org/wiki/IPv4


○、RFC
1. 徵求修正意見書(英語:Request For Comments,縮寫為RFC),是由網際網路工程任務組(IETF)發行的一系列備忘錄。
2. 用來記錄網際網路規範、協定、過程等的標準檔案。
3. 基本的網際網路通訊協定都有在RFC檔案內詳細說明。
4. 額外加入許多的論題在標準內,例如對於網際網路新開發的協定及發展中所有的記錄。

●、RFC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http://zh.wikipedia.org/wiki/RFC


○、ICANN
1. 網際網路名稱與數字地址分配機構(Internet Corporation for Assigned Names and Numbers),簡稱ICANN。
2. 美國加利福尼亞的非營利社團,主要由網際網路協會的成員組成,創建於1998年9月18日。
3. 欲接管包括管理域名和IP位址的分配等與網際網路相關的任務。(但目前仍多指為IANA所負責)
4. 管理IANA。

●、ICANN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https://zh.wikipedia.org/wiki/ICANN
●、ICANN官網→https://www.icann.org/

○、IANA
1. 網際網路號碼分配局(英語:Internet Assigned Numbers Authority,縮寫IANA)。
2. 一家網際網路位址指派機構,管理國際網際網路中使用的IP位址、網域名稱和許多其它參數的機構。
3. IP位址、自治系統成員以及許多頂級和二級網域名稱分配的日常職責由網際網路註冊中心(IR)和地區註冊中心(RIR)承擔。
4. IANA是由ICANN管理的。
5. 其下的區域網路註冊機構分布圖↓


●、網際網路號碼分配局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A%92%E8%81%94%E7%BD%91%E5%8F%B7%E7%A0%81%E5%88%86%E9%85%8D%E5%B1%80
●、Internet Assigned Numbers Authority (IANA官網)→http://www.iana.org/


○、RIR
1. 區域網際網路註冊管理機構(Regional Internet Registry,RIR)。
2. 管理世界上某特定地區Internet資源的組織。
         └Internet資源:包括IP位址(包含IPv4和IPv6)和使用在BGP路由中的自治系統號 (Autonomous System number)。
3. 建立目的:
    每個連接到符合IP協議網路的設備都需要一個IP位址,但是IP位址和自治系統號是有限的資源。
    這意味著它們終有一天會消耗完,因此就需要一個有效率和中立的管理機構來管理這些資源以確保能公平地分配IP位址和自治系統號,從而防止資源的囤積。
4. 和 IANA 之間的關係:
    (1)網際網路地址分配機構 (IANA)將網路資源委任區域網際網路註冊管理機構管理。
    (2)為了未來能進一步地再委任ISP和最終用戶的資源,區域網際網路註冊管理機構遵循著他們(IANA)的區域政策。
5. 現在世界上五個正在運作的區域網際網路註冊管理機構:
   (1)美洲網際網路號碼註冊管理機構(American Registry for Internet Numbers,ARIN)管理北美和部分加勒比地區事務
   (2)歐洲 IP 網路資源協調中心(RIPE Network Coordination Centre,RIPE NCC)管理歐洲,中東和中亞地區事務
   (3)亞太網路信息中心(Asia-Pacific Network Information Centre,APNIC)管理亞洲和太平洋地區事務
   (4)拉丁美洲及加勒比地區網際網路地址註冊管理機構(Latin American and Caribbean Internet Address Registry,LACNIC)管理拉丁美洲和部分加勒比地區事務
   (5)非洲網路信息中心(African Network Information Centre,AfriNIC)管理非洲事務

●、區域網際網路註冊管理機構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8C%BA%E5%9F%9F%E4%BA%92%E8%81%94%E7%BD%91%E6%B3%A8%E5%86%8C%E7%AE%A1%E7%90%86%E6%9C%BA%E6%9E%84


○、APNIC
1. 亞太網路資訊中心(Asia-Pacific Network Information Centre,APNIC)。
2. 全球五大區域性網際網路註冊管理機構之一,負責亞太地區IP位址、ASN(自治系統號)的分配並管理一部分根域名伺服器鏡像。
3. 它提供全球性的支持網際網路操作的分派和註冊服務。
4. 其中成員包括網路服務提供商、全國網際網路登記,和相似的組織的一個非營利,基於會員資格的組織。
5. APNIC負責亞洲太平洋區域,包含56個經濟區。
6. 服務的地區(其下各國的分配機構)分布圖↓


































●、亞太網路資訊中心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A%9A%E5%A4%AA%E4%BA%92%E8%81%94%E7%BD%91%E7%BB%9C%E4%BF%A1%E6%81%AF%E4%B8%AD%E5%BF%83
●、Home | APNIC (APNIC官網)→http://www.apnic.net/
       └●、APNIC serves the Asia Pacific region | APNIC→http://www.apnic.net/about-APNIC/organization/apnics-region


○、TWNIC
1. 財團法人台灣網路資訊中心(Taiwan Network Information Center),簡稱TWNIC。
2. 成立於1999年12月29日,隸屬於中華民國交通部國家級網路資訊中心。
3. 掌管台灣「.tw」的網域名稱、域名解析、台灣IP位址發放管理。
4. TWNIC現已不直接受理新申請網域名稱服務,需向授權之受理註冊機構辦理。
     └受理註冊機構:(1)中華國際通訊
                                    (2)協志科技
                                    (3)亞太電信
                                    (4)中華電信
                                    (5)網路中文
                                    (6)網路家庭
                                    (7)台灣固網
                                    (8)台灣電訊

●、台灣網路資訊中心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http://zh.wikipedia.org/wiki/%E5%8F%B0%E7%81%A3%E7%B6%B2%E8%B7%AF%E8%B3%87%E8%A8%8A%E4%B8%AD%E5%BF%83
●、TWNIC-財團法人台灣網路資訊中心 (TWNIC官網)→http://www.twnic.net/


○、IP分配機構的階層關係(在此一臺灣地區做舉例):
IANA(工作轉移到ICANN)→RIR(在此臺灣歸於APNIC)→TWNIC→中華電信、亞太電信等


○、Domain Name
1. 網域名稱(Domain Name),又稱網域、網域名稱。
2. 由一串用點分隔的名字組成的Internet上某一台電腦或電腦組的名稱。
3. 用於在資料傳輸時標識電腦的電子方位(有時也指地理位置)。
4. 起源:IP位址是Internet主機的作為路由定址用的數位型標識,人不容易記憶。因而產生了網域名稱(domain name)這一種字元型標識,較方便人們認識與記憶。
5.頂級網域名稱↓

※拿到IP後,將他取一個網域名稱。
※付$即可申請,且不限IP的地區。(EX:.tw不一定代表其IP是在台灣。)
○、DNS
1. 網網域名稱稱系統,Domain Name System,有時也簡稱為網域名稱。
2. 網際網路的一項核心服務。
3. 它作為可以將網域名稱和IP位址相互對映的一個分布式資料庫,能夠使人更方便的存取網際網路,而不用去記住能夠被機器直接讀取的IP位址數串。
○、Domain Name  V.S  DNS
1. 舉例:www.wikipedia.org作為一個網域名稱,便和IP位址208.80.152.2相對應。DNS就像是一個自動的電話號碼簿,我們可以直接撥打wikipedia的名字來代替電話號碼(IP位址)。DNS在我們直接呼叫網站的名字以後就會將像www.wikipedia.org一樣便於人類使用的名字轉化成像208.80.152.2一樣便於機器識別的IP位址。
2. 網際網域的解析過程:
    當一個瀏覽者在瀏覽器位址框中打入某一個網域名稱,或者從其他網站點選了連結來到了這個網域名稱,瀏覽器向這個用戶的上網接入商發出網域名稱請求,接入商的DNS伺服器要查詢網域名稱資料庫,看這個網域名稱的DNS伺服器是什麼。
    然後到DNS伺服器中抓取DNS記錄,也就是取得這個網域名稱指向哪一個IP位址。在獲得這個IP資訊後,接入商的伺服器就去這個IP位址所對應的伺服器上抓取網頁內容,然後傳輸給發出請求的瀏覽器。
   └※打上網址後→連到最近的Domain Name Server(也就是DNS)→Domain Name Server(DNS)將Domain Name解析為IP Address→連到該網址的IP
   └Domain Name的解析為一層層向上解析,EX:lins→fju→edu→tw

●、網域名稱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http://zh.wikipedia.org/wiki/%E5%9F%9F%E5%90%8D


。、安裝Apache─於終端機打上:
        (1)sudo apt-get update
        (2)sudo apt-get install apache2

●、How To Install Linux, Apache, MySQL, PHP (LAMP) stack on Ubuntu | DigitalOcean→https://www.digitalocean.com/community/tutorials/how-to-install-linux-apache-mysql-php-lamp-stack-on-ubuntu

2014年12月3日 星期三

2014/11/28Linux桌面系統課程心得&筆記

2014/11/28課程心得

今天的課程進度是系統工具。系統工具有很多的軟體(或者稱之為應用程式)被應用於Debian,而一些在一開始有被定義於Debian軟體列表的軟體,在安裝好軟體的同時Debian也會自動將其歸類到其一開始被定義於的分類中。

這樣將應用程式做分類的動作,是為了方便使用者查找應用程式,不過這些分類在發行版中使用者都是可以依據自己的喜好與習慣自行去做更改的。

而今天毛教授主要是跟我們介紹Debian的參考手冊,透過毛教授的解說與參考手冊的說明,讓我們能更了解Debian 系統的基本概念。



2014/11/28課程筆記

○、Debian參考手冊的格式
HTMLTEXTPDFPS
這四種格式都是來自同一來源,只是將原始檔以不同的格式來呈現,每一種格式內的規格(字體大小、顏色、粗斜體等)不同,依編寫者的喜好習慣而定。
其中記錄之時間時間並不代表翻譯完成的時間,而是在那一個時間將這些語言的檔都在重整過。

●、Debian參考手冊→http://qref.sourceforge.net/

○、用css的方法紀錄書錄的格式為何

○、shell scripts→在終端機顯示資料紀錄的模式

○、Unix-like→類Unix系統,指各種Unix的衍生系統。

○、1.1 官方文件
 http://qref.sourceforge.net/Debian/ →該空間(sourceforge.net)不屬於debian管,是公益的空間
 http://www.debian.org/doc/manuals/debian-reference/→歸debian管的空間(debian.org)

○、shell 指令→命令列介面(CLI)殼層,linux系統上的:'/etc/shells'。

○、先有軟體才有文件描述,所以一定多少都會有落差

○、我們安裝的debian雖然在一開始選擇的安裝檔中是選擇最小的檔,但在安裝的時候就已經從網路上去抓取各種需要的套件,所以在安裝好後就不會是最小安裝了。

○、1.5 Debian distributions 的基本概念
stable(在testing裡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應用後在決定是否要放到此版來)→適用於桌面端、桌面使用者

testing(以測試過覺得可以(沒有bug的軟體)→適用於伺服器

unstable→適用於開發者

●、Debian 參考手冊 第 1 章 - 序言 →http://qref.sourceforge.net/Debian/reference/ch-preface.zh-tw.html

○、2.1.1 目錄結構→Debian 全球映射站https://www.debian.org/mirror/list

○、2.1.3 stable 發行版本→在發行版本中將軟體分為三種類別
 
1. stable/main/: 該目錄包含了最近發行的 Debian 系統的套件版本。
2. stable/non-free/: 經過 DFSG 的驗證而無法稱為 free 的套件皆放在該目錄下。→像是flash就屬於其中,所以若要看youtube等就需要再去另外安裝adobe flash3. stable/contrib/:這部份的軟體本身是 DFSG-free 但由於某些原因使得必須依賴非 DFSG-free 的軟體才能安裝使用。

○、2.2.4 保留本機設定檔
dpkg --status package + 軟體名→可查看該軟體目前的狀態。
    └檔案清單則列在 "Conffiles:" 這一行。

○、2.2.8 套件相依性
Debian套件管理系統有一套套件“依賴性”定義(用一個標誌)用來描述套件需要安裝其他的軟體才能正常工作或作的更好。

套件 A依賴(depends)套件 B:要運行A必須安裝B。在有些情況下,A不僅依賴B,還要求B的特定版本。版本依賴通常有最低版限制,A更依賴於B的最新版而非某個特定版本。

套件 A推薦(recommends)套件B:套件維護者認為所有用戶都不會喜歡缺少某些功能的A,而這些功能需要B來提供。

套件 A建議(suggests)套件B:B中某些檔案與A的功能相關或加強A的功能。

套件A與套件B衝突(conflicts):如果系統中安裝了B那麼A無法運行。“Conflicts”常和“replaces”同時出現。

套件A替換(replaces)套件B:B安裝的文件被A中的文件移除和覆蓋了。

套件A提供(provides)套件B:A中包含了B中的所有文件和功能。

○、2.2.10 套件狀態
套件有各種狀態:“unknown”,“install”,“remove”,“purge”和“hold”。這些“希望” 標記描述了用戶打算如何操作這些套件(既可以使用dselect的 "Select",也可以直接使用dpkg)。

它們的意思是:
unknown - 用戶並沒描述他想對套件進行什麼操作。
install - 用戶希望對套件進行安裝或升級。
remove - 用戶希望刪除套件,但不想刪除任何設定檔。
purge - 用戶希望完全刪除套件,包括設定檔。
hold - 用戶希望套件保持現狀,例如,用戶希望保持當前的版本,當前的狀態,當前的一切。

○、2.3.1 dpkg

它是操作套件檔案的主要工具;參閱dpkg(8)獲得完整訊息。
dpkg由幾個原始的輔助程式演化而來。
• dpkg-deb:控制.deb檔案。dpkg-deb(1)

• dpkg-ftp:一個舊的套件取得命令。dpkg-ftp(1)

• dpkg-mountable:一個舊的套件取得命令。dpkg-mountable(1)

• dpkg-split:將大套件分割成小的檔案。dpkg-split(1)

dpkg-ftp和dpkg-mountable已被新的APT系統取代。

○、2.3.2 APT
APT(the Advanced Packaging Tool)是Debian套件管理系統的進階介面,由幾個名字以 "apt-" 開頭的程式組成。apt-get、apt-cache和apt-cdrom是處理套件的命令列工具,它們也是其它程式的後端程式,如dselect和aptitude。現在,aptitude是目前首選的系統管理工具。

apt-get upgrade和apt-get dist-upgrade只抓取"Depends"類套件,他忽略"Recommend"和"Suggests"類套件,不想這樣的話,可使用dselect。


●、Debian 參考手冊 第 2 章 - Debian 基礎 →http://qref.sourceforge.net/Debian/reference/ch-system.zh-tw.html
 

2014年11月27日 星期四

2014/11/28Linux桌面系統課程攥寫題目

1. debian參考手冊提供哪些格式?
2. unstable distribution的代號為何?

2014/11/21Linux桌面系統課程心得&筆記

2014/11/21課程心得

今天是期中考後的第一堂課,毛教授幫我們一同檢討期中考的試題。期中考的題目其實並不難,有些題目毛教授都有給我們個大致的方向,其餘的其實只要在平時上課時有去留心細節,與記得並了解所做的每個步驟,基本上是都回答得出來的。

而這次的期中考讓我了解到一些自己平常都不曾去注意與留意的事情,感覺也再次的將之前上課所學習到與認識到的東西在理清一次。

檢討完考卷後,毛教授就進入了今天的課程主題,GNU計畫。雖然目前對這計畫有了初步的印象,不過想要了解恐怕還要再多花點時間去研讀一下。



2014/11/21課程筆記

○、在Windows系統中,他沒能讓適用者去選擇輸入法。
     
      └輸入法→有英文、中文、日文、韓文...等不同語言的輸入方式法。
   
      └輸入平台→是指可以收錄各種輸入法的平台、工具。

      └Debian的預設輸入法是SCIM。


○、依照軟體的自由程度,Debian計劃把軟體分為哪幾類?

→Debian 把軟體分為三類:

1. 官方支援(main)→官方會積極對軟體的問題作解決。
2. 符合 DFSG 的軟體,但有依賴於非自由軟體(contrib)→官方不會對軟體的問題作解決。
3. 不符合 DFSG 的軟體(non-free)→官方不會對軟體的問題作負責與解決,若有軟體有問題的話要直接去找軟體的製作芳來解決。


○、apt-get update→更新目錄軟體(EX:在安裝GOOGLE瀏覽器後,要更新了目錄軟體才能找到安裝好的軟體並去使用他。)

      apt-get upgrade→將目錄軟體中的軟體做檢查版本與更新版本的動作。


○、TeX排版系統→LeTex排版系統

○、Windows系統正確來說是稱之為X Windows視窗系統。

○、XML的紀錄格式→像是下<a>、<b>...之類的指令。

○、CSS的紀錄規範→定義<a>、<b>...之類的指令的規範與形式。

○、GNU計畫

→GNU計劃(英語:GNU Project),有譯為「革奴計劃」,是由李察·斯托曼在1983年9月27日公開發起的自由軟體集體協作計畫。它的目標是建立一套完全自由的作業系統GNU。

→GNU是「GNU's Not Unix」的遞迴縮寫,斯托曼宣布GNU應當發音為「Guh-NOO」。

→UNIX是一種廣泛使用的商業作業系統的名稱。由於GNU將要實現UNIX系統的介面標準,因此GNU計劃可以分別開發不同的作業系統。

→為保證GNU軟體可以自由地「使用、複製、修改和釋出」,所有GNU軟體都包含一份在禁止其他人添加任何限制的情況下,授權所有權利給任何人的協定條款,GNU通用公眾授權條款(GNU General Public License,GPL)。這個就是被稱為「公共版權」的概念。


→1985年李察·斯托曼創自由軟體基金會(美國的基金會)

→1990年GNU計劃已經開發出的軟體包括了一個功能強大的文字編輯器Emacs、C語言編譯器GCC以及大部分UNIX系統的程式庫和工具。唯一依然沒有完成的重要元件,就是作業系統的核心(稱為HURD)。

→1991年,林納斯·托瓦茲編寫出了與UNIX相容的Linux作業系統核心並在GPL條款下釋出。Linux之後在網上廣泛流傳。

→1992年,Linux與其他GNU軟體結合,完全自由的作業系統正式誕生。許多程式設計師參與了Linux的開發與修改,也經常將Linux當成開發GNU計劃軟體的平台。


→該作業系統往往被稱為「GNU/Linux」或簡稱Linux。但Linux本身不屬於GNU計劃的一部份,GNU計劃自己的核心Hurd依然在開發中,目前已經釋出Beta版本。


→許多UNIX系統上也安裝了GNU軟體,因為GNU軟體的品質比之前UNIX的軟體還要好。GNU工具還被廣泛地移植到Windows和Mac OS上。

→GNU工程十幾年以來已經成為一個對軟體開發主要的影響力量,創造了無數的重要的工具,例如:強健的編譯器,有力的文字編輯器,甚至一個全功能的作業系統。

→這個工程是從1984年麻省理工學院的程式設計師李察·斯托曼的想法得來的,他想要建立一個自由的、和UNIX類似的操作環境。從那時開始,許多程式設計師聚集起來開始開發一個自由的、高品質、易理解的軟體。

●、GNU計劃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http://zh.wikipedia.org/wiki/GNU%E8%A8%88%E5%8A%83

2014/11/07Linux桌面系統課程心得&筆記




2014年11月1日 星期六

2014/10/31Linux桌面系統課程心得&筆記

2014/10/31課程心得

今天毛教授讓我們自由選擇的去安裝有關影片撥放器、編輯器、桌面錄影、音樂編輯等相關的軟體,並讓我們去嘗試並使用這些軟體。

毛教授於上課前便已經將相關的軟體與其網站做篩選並掛在網路空間上讓我們去查詢,進而去安裝下載這些相關軟體,讓我們不必再去查找有哪些關於音頻與視頻的軟體被常運用或者是合適於Debian系統。

一開始安裝這些軟件時其實有點不太順利,因為有些指令本身就已經看的不是很懂,再加上幾乎很多網站都是英文,對於我這個對於英文有些苦手的人來說實在是有些難關,不過在自己去多加嘗試,與同學的關鍵提示下,還是算順利的安裝了幾個軟件。

這些軟件大部分都是我平常在使用Windows時所沒見過、運用到的軟體,所以安裝完之後,順應著毛教授讓我們去多嘗試與運用的建議下,我試著去運用這些軟體。由於平常除了一般的影片撥放外,很少會在特別去接觸桌面錄影、影音編輯這方面的軟件,所以雖然目前只接觸一小段時間,但感覺收穫良多。



2014/10/31課程筆記

○、聲音與影片較正式的名稱為音頻與視頻。

○ 、很多音頻與視頻的檔案格式都有其著作權,所以Linux在有關這方面的應用就以另外的方法來適應這件事。

○、軟件安裝

◎VLC:
1.先在「Synaptic 套件管理程式」→「設定」→「套件庫」中加入「deb http://http.debian.net/debian-backports squeeze-backports(-sloppy) main」

2.於終端機打上「sudo apt-get install vlc」

※前提條件:在於終端機打上安裝指令(apt-get install +軟件名稱)前,要先將Synaptic 套件管理程式關閉,否則會有檔案被鎖的情況

◎RecordMyDesktop
1.於終端機打上「sudo apt-get install gtk-recordMyDesktop

◎Audacity
1.於終端機打上「apt-get install audacity

※前提條件:安裝指令(apt-get install +軟件名稱)中的軟件名稱首字不得為大寫。

◎PulseAudio Volume Control (控制電腦軟硬體的音量)
1.於終端機打上「sudo apt-get install pavucontrol
  └●、沒有聲音了? [論壇 - Ubuntu硬體支援---音效卡專區] | Ubuntu 正體中文站→http://www.ubuntu-tw.org/modules/newbb/viewtopic.php?viewmode=compact&order=DESC&topic_id=64864&forum=42

○、使RecordMyDesktop錄製電腦內部音頻
●、解决屏幕录像“没声音”问题:设置recordmydesktop录制内部音频 - wuudjac的日志 - 网易博客→http://wuudjac.blog.163.com/blog/static/21003105320127151574687/


○、使用RecordMyDesktop錄製桌面影像的成品
清晰版(720P)連結→http://youtu.be/zshK_isFyMA


2014年10月30日 星期四

2014/10/24Linux桌面系統課程心得&筆記

2014/10/24課程心得

今天毛教授要我們在自己負責的電腦中灌入三項瀏覽器,分別是Iceweasel, Chromium, Google Chrome。Iceweasel因為是Debian內建的瀏覽器所以便不用再額外去安裝。

Google Chrome在前一次的課堂中就在與同學的討論與幫助下順利的安裝完成了,而有了Google Chrome的安裝經驗,Chromium的安裝便順暢了許多,而我也是在安裝完後才發現原來Chromium是當初開發Google Chrome的開發者所釋出的原始碼版本,與目前的Google Chrome有些許不同之處,雖然目前在使用之上我沒有感覺到除了捷徑的顏色不同外有何不同。

而在今日的課程中,毛教授也教授了我們許多在終端機運用的基本指令(像是開啟編輯器、查看目錄等),這算是我第一次在這樣直接輸入指令去運行所需動作的介面下實際操作,感覺很新鮮但也陌生啊,很怕自己輸錯了什麼而使電腦當機或遺失什麼重要東西,但當一個動作被執行時,心裡還是會有小小的滿足感。



2014/10/24課程筆記

○、Debian是一個社群團體。

○、Iceweasel是一個網路瀏覽器,是Mozilla Firefox瀏覽器的Debian再釋出版。
●、Iceweasel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http://zh.wikipedia.org/wiki/Iceweasel
●、Mozilla Corporation software rebranded by the Debian project -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http://en.wikipedia.org/wiki/Mozilla_Corporation_software_rebranded_by_the_Debian_project#Iceweasel


○、vii 
vi 有兩種操作模式:輸入模式(insert mode)和指令模式(command mode)。
當使用者進入 vi 後,即處在指令模式下,此刻鍵入之任何字元皆被視為指令。
在指令模式下可進行刪除、修改等動作。若要輸入資料,則需進入輸入模式。
用vi開啟、創建檔案:vi +檔案路徑
●vi指令說明(完整版)→http://www2.nsysu.edu.tw/csmlab/unix/vi_command.htm


○、於終端機打上ls會顯示出家目錄中所有的根目錄

cd ..(..代表回到上一層)

cd ./加上欲到目錄的路徑

nano(一種編輯模式)加上檔案所在路徑,可開啟該檔,欲離開的指令為Ctrl(=^)+q

○、安裝openshot,進入sudo權限,打上sudo apt-get install openshot 
●、Multimedia - 自由資訊 Wiki→http://mao.wikia.com/wiki/Multimedia
      └Openshot 無法指令安裝時該怎麼辦?
        1.於終端機輸入「sudo lsof  /var/lib/dpkg/lock」
        2.看擋住的代號是多少
        3.輸入「sudo kill 5734(代號)」
        ●、記and學→http://402040048.blogspot.tw/

○、debian將檔案包裝後將其統一簡稱為deb檔案

2014年10月22日 星期三

2014/10/17Linux桌面系統課程心得&筆記

2014/10/17課程心得

在今天這堂課之前,毛教授在上上週就已經有提醒過我們這堂課要考試了。只是在今天開始正式上前都我都一直很傻很天真的以為毛教授要考的是上上週課堂上毛教授問我們的三個問題的相關內容。

結果果然人不能太自以為是,毛教授考的是自第一堂上課到現在,我們對於Linux系統與自由軟體所應具備有的基本知識,如果上課有跟上毛教授的腳步,有認認真真仔仔細細的去看過講義、細心留意自己實際操作的每一步驟,那麼要回答這次毛教授出的考題其實應是不難的。

毛教授一共出了兩道題目,但我卻發現我不僅答不上來,就連題目看的都不是很懂,我想這次的考試很大的提醒我的學習態度實在是有待加強了。



2014/10/17課程筆記

1.依照軟體的自由程度,Debian計劃把軟體分為哪幾類?

→Debian 把軟體分為三類:

  1. 官方支援(main)
  2. 符合 DFSG 的軟體,但有依賴於非自由軟體(contrib)
  3. 不符合 DFSG 的軟體(non-free)

2.Debian有幾種更新的方式?

→Debian有三種更新的方式:

  1. Security updates (wheezy/updates)安全更新
  2. 建議的安全更新(wheezy-updates)
  3. Proposed updates (wheezy)-proposed-updates)建議更新

●、Wheezy - 自由資訊 Wiki→http://zh.wikipedia.org/zh-tw/Debian#Debian_sid


○、Debian是一個群體。

○、Debian內建的套件管理程式為Synaptic 套件管理程式。

○、























●、Debian 社群契约→https://www.debian.org/social_contract.zh-cn.html

2014年10月16日 星期四

2014/10/03Linux桌面系統課程心得&筆記

2014/10/03課程心得

今日的兩堂課中毛教授向我們提了三個問題,讓我們藉由在找尋答案的過程中能夠逐漸融入與了解毛教授所與傳達給我們的概念。一開始對於問題我還有點摸不著頭緒,所幸毛教授自由的讓我們去尋找答案,並要我們以自己的方式來理解與解釋問題的解答,而透過身旁同學的幫助,在找尋解答的方面我也比較找得到方向。

毛教授也即時的讓我們將自己找到的答案做整理並貼於自己的網路空間,以下筆記的部份便是,雖然不確定這樣的答案是否完整,但應也包含大概的意思,只是有些零散,發現自己事後要再去看的時候有點凌亂與冗長,我想我在整理筆記這方面還需要更加強精簡化的能力。

而這次的課堂中,我嘗試了上次想要安裝但不知道怎麼安裝的應用軟體,發現其實雖然上次有看別人操作過,但跟自己實際行動起來還是有差,一開始碰到了些障礙,但也多虧強大的同學的提醒與指導,順利的將應用程式安裝完成,看到下載完的那一刻雖然自己沒做什麼是,但發現其實心裡還是蠻開心的。



2014/10/03課程筆記

○、1.開放文件格式(OpenDocument Format),簡稱ODF。

ODF是一種規範,基於xml的檔案格式,因應試算表、圖表、簡報和文書處理文件等電子文件而設置。

規格:開發→昇陽電腦,標準開發→OASIS Open Document Format for Office Applications(OpenDocument)TC(又稱為OASIS ODF TC)。

一個自由兼開放的OASIS標準,以ISO/IEC國際標準發佈──ISO/IEC 26300:2006 Open Document Format for Office Applications(OpenDocument)v1.0。

開放文件格式企圖提供一個取代私有專利檔案格式的一個方案,使得組織或個人不會因為檔案格式而被廠商套牢(Vendor lock-in)。

這裡開放文件格式是指專有名詞OpenDocument Format,字面意思即是一種開放的文件檔案格式(open document format)。

ISO/IEC 26300:2006→http://www.iso.org/iso/catalogue_detail?csnumber=43485

●、開放文件格式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http://zh.wikipedia.org/wiki/%E5%BC%80%E6%94%BE%E6%96%87%E6%A1%A3%E6%A0%BC%E5%BC%8F



○、2.直譯與編譯

高階語言(high-level language)須經由轉換的動作,將原始的程式碼「翻譯」成機器看得懂的二進位機器碼。一般而言,我們可以因這種轉換的動作的不同,將程式語言分為編譯式語言(compiled language)和直譯式語言(interpreted language)兩種。


  編譯式語言(如 C、C++、Pascal、Delphi 等)利用編譯器(compiler)針對原始程式先進行分析(analysis)以及前置處理(preprocess)的動作,並檢查程式中是否存在文法錯誤之後,再將之全部轉換為某種中介的目標語言(target language),稱之為目的檔(object file)。

  將原始碼轉換為目的檔之後,我們還需要經由連結器(linker)連結一個或多個目的檔與外部函式庫(library),轉換成機器碼以形成可執行檔(executable file)。此後除非程式有所更改,否則不需要再次進行編譯的動作,便可以直接利用可執行檔執行使用了。


  直譯式語言(如 VB、Python、REBOL、Ruby 等)相對於編譯式語言,其執行前並不會產生任何目的檔或是可執行檔,而是在執行當中才利用直譯器(interpreter)將執行到的區塊進行解析(parse),再執行對應的機器碼。因此,其執行效率相較於編譯式語言是比較低的。

●、Infinite Loop: 【語言】直譯與編譯 - Interpretation and Compilation→http://program-lover.blogspot.tw/2008/11/interpretation-and-compilation.html


○、3.從OpenOffice.org到LibreOffice

LibreOffice 的前身是 OpenOffice.org。昇陽電腦 (現已被 Oracle 收購) 在買下 StarDivision 這家辦公軟體公司後,於 2000 年開放該公司的辦公軟體源碼,也就是 OpenOffice.org。

開源碼的最大好處就是人人都可以存取軟體的源碼,在如此公開透明的情況下,其他對於該套裝軟體有興趣的工程師都能自由投入,且源碼也因在眾工程師的監督之下,比較不必擔心間諜程式、惡意程式、侵犯隱私權的問題。也由於眾工程師只要有興趣就能參與其中,因此 OpenOffice.org 逐漸發展成一個擁有使用者、測試者、開發者、推廣者的社群型態。

昇陽電腦被甲骨文收購後,由於甲骨文關閉或更動許多昇陽留下來的專案 (像是放棄 Open Solaris、對於 Java 的強硬態度等),因此有些 OpenOffice.org 社群議會 (Community Council)的成員出來成立 The Document Foundation (文件基金會) 作為新的社群支持,並且以 LibreOffice 為辦公套件品牌名稱重新經營 OpenOffice.org 的開發,希望能以獨立機構的姿態永續將 LibreOffice 發展下去。

他們的理念頗受許多自由軟體社群贊同,因此他們宣佈成立 The Document Foundation 的第一天,就得到許多社群與公司背書,其中包括 Canonical (Ubuntu 背後支持的商業公司)、Novell、GOO 開發群 (為 OpenOffice.org 的分支版本)、Red Hat、Google 等等。

目前各大 Linux 散布版皆已將內裝的辦公軟體 OpenOffice.org  轉換為 LibreOffice。至於 Windows 使用者也可以前往官方網站直接下載安裝。

涵蓋程式
LibreOffice 辦公套裝軟體包含 Writer、Calc、Impress、Base、Math、Draw。

Writer 為文書處理軟體。
Calc 為試算表軟體。
Impress 為簡報軟體。

Base 為資料庫軟體。
Math 為數學公式編輯軟體。
Draw 為向量繪圖軟體,也可用於製作流程圖。

●、LibreOffice 正體中文文件: LibreOffice 簡介→http://libreo-zht.blogspot.tw/2011/08/libreoffice.html


○、SCIM輸入法設定

○、Office發展:StarOffice→OpenOffice.org→LibreOffice

○、安裝應用軟體:
1.檔案→依/etc/apt/sources.list找到sources.list的檔案→貼上程式碼
2.開啟終端機→打上「su」進入SuperUseDo→登入root→貼上程式碼

2014年10月2日 星期四

2014/09/26Linux桌面系統課程心得&筆記

2014/09/26課程心得

今天我們來到5A準備實際安裝Debian系統,一開始連怎麼將映像檔燒錄製空白CD都不知道,顯得特別的手足無措,但後來多虧了身旁同學可靠的指導與幫助而得以順利的進行下去。

且在安裝的過程中多虧旁邊同學的建議而選擇了圖像式安裝,介面比文字式的漂亮了一些,覺得有些開心~這次的課程真的是特別感謝那位同學,多虧了他我才能平安的安裝完Debian,而不是將電腦系統重新洗掉。

雖然在安裝的過程中很多步驟都還是不清不楚的,但當安裝完、建立了自己的帳戶,更改自己喜歡的桌面後還是有種小小的滿足感。

而在安裝完系統後,有發生了件同學忘記當初設定的密碼的插曲,而在當那位同學一步一步順著網路上的教學重新設定回密碼時,心裡有種覺得特別厲害的感覺,雖然自己幸運的登入進帳號沒有碰到這樣的意外,但覺得這也是多一個學習的機會,就結論來說,雖然我還是不知道該怎麼去解決這樣的情況,但還也要感謝那位同學碰到了這樣的問題,而讓我了解到還有這樣的問題會發生、而當碰到這樣的問題時又應該如何去尋求解決辦法。




2014/09/26課程筆記

○、安裝Debian
   →下載映像檔,燒入至空白CD
   →逐步安裝
   →系統設定值
        →地區和語言→配置→新增English(US),移除Chinese
        →背景(改桌布)
        →新增使用者帳號(要先解除封鎖才能新增)
             (應用程式→系統工具→偏好設定→系統設定值→使用者帳號)


○、Debian忘記Root密碼的解決辦法












































●、Debian忘记root密码的处理 - 开放地理空间实验室→http://lab.osgeo.cn/1075.html


○、令Debian安裝其他應用程式
   →開啟終端機
   →打上Sudo gedit /etc/apt/sources.list開啟編輯器
   →於編輯器中打上deb ftp://ftp.debian.org/debian stable main contrib non-free後儲存
   →回終端機打上:
        $ sudo apt-get update
        $ sudo apt-get install flashplugin-nonfree


●、Wheezy - 自由資訊 Wiki→http://mao.wikia.com/wiki/Wheezy

2014/09/19Linux桌面系統課程心得&筆記

2014/09/19課程心得

今天是第一堂上Linux桌面系統,毛教授為我們介紹了什麼是自由軟體,讓我們對於自由軟體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認識。

另外毛教授也跟我們解釋了許多選擇Linux這作業系統的原因,也讓我了解到其實很多事情若從不同方面來思考,是能得出許多不同的結論與觀點,也有些事情其實是源於習慣而不一定是有其他特殊的因素。

毛教授也說到在接下來的課程我們會實際去安裝Debian Family Systems中的Ubuntu,讓我們能更進一步的瞭解到所謂的自由軟體。




2014/09/19課程筆記
















●、Linux桌面系統 - 自由資訊 Wiki→http://mao.wikia.com/wiki/Linux%E6%A1%8C%E9%9D%A2%E7%B3%BB%E7%B5%B1



2014年6月3日 星期二

2014/06/04課程心得&作業

2014/06/04課程心得

今天延續上周一就是實作課程。開始上課沒多久,毛教授為了讓我們能夠進入狀況而出了兩道題。雖然問的好像都是基本問題,但我發現我在回答上要找到正確答案並回答完整還是許多的難度與不足,我想這也許是我接觸並不多也不深的關係。

而在回答問題的過程中,毛教授也請了小幫手來幫助大家確認與修正答案,也多虧了他們我才在尋找答案的迷途中找到了正確了方向。

另外最後毛教授出了一道讓我們去比對MARC 21與中國機讀編目格式相對應的著入欄位。這項作業而需要更加細心的去查對兩者間每一細項的不同。最後雖然不太確定正確與否,但這次的課程作業紀錄於下。


2014/06/04課程筆記
●、MARC STANDARDS→http://www.loc.gov/marc

○、MARC 21 Format for Bibliographic Data
      →Library of Congress Network Development
      →MARC Standards(表示有多個標準) Office

○、

○、MARC STANDARDS翻譯成各種語言→http://www.loc.gov/marc/bibliographic/ecbdhome.html

○、NR─不可重複、R─必備



2014/06/04課程作業

1.MARC 21的主管單位是誰?
Ans:美國國會圖書館網路發展與機讀編目標準小組(Network Development and MARC Standards Office,Library of Congress)


2.MARC 21有幾種?
Ans:有五種。
(1)MARC 21 Format for Bibliographic Data 書目紀錄格式(書目)
(2)MARC 21 Format for Authority Data 機讀權威格式(權威)
(3)MARC 21 Format for Holdings Data 機讀館藏紀錄格式(館藏)
(4)MARC 21 Format for Classification  Data 機讀分類格式(主題標目)
(5)MARC 21 Format for Community Information Data 機讀社群資訊格式(區域共同格式)

3.指出適用於中國編目規則各細目MARC 21欄位/分欄
Ans:
正題名-245 $a
資料類型標示-245 $h
並列題名-246(指標2-1)$a
其他題名-246(指標2-3)$a
副題名-245 $b
著者敘述-245 $c
版本敘述-250 $a
並列版本敘述-254 $b
出版地、經銷地等-260 $a
出版者,經銷者等名稱-260 $b
出版,經銷等日期-260 $c
印製地-260 $e
印製者名稱-260 $f
印製日期-260 $g
數量(面數,冊數或其他)(面(葉)數、冊數或其他單位)-300 $a
插圖及其他稽核細節-300 $b
高廣、尺寸-300 $c
附件-300 $e
集叢敘述-490
集叢名-490 $a
集叢號-490 $v
集叢之國際標準業刊號-490 $x
集叢-760
附屬集叢-762
集叢項(當MARC21之Leader/07為a或b時,才轉入此欄位)-773
集叢名-773 $t
集叢之國際標準叢刊號-773 $x
集叢-800、810、811、830
附註-500 $a
國際標準書號(ISBN)-020 $a
獲得方式-020 $c
裝訂及其他區別字樣-020 $a














2014年6月2日 星期一

2014/05/28課程心得&作業

2014/05/28課程心得

今天毛教授讓我們運用之前所學到的各種知識來做實際的操作。毛教授讓我們登錄KOHA的界面分別去新增中文書與西文書的館藏,也就是要我們進行中文書與西文書的編目(主要為抄編)。

一開始的時候真的有些手忙腳亂不知該如何是好,只好一直東看西看的參考周遭同學的作法(在此特別感謝當時做在我身邊的同學們),再加上用不習慣UBINTU的系統介面,讓我在使用上更是增添一層難度。

在KOHA的介面中也因為使用著的權限問題而進度停滯不前,也多虧了今日的得力助手庭均的幫忙才讓我能夠找到方向,繼續操作下去。




2014/05/28課程作業

○今日的實作作業:選擇一本西文書與中文書,對其進行抄編,並以MARC的格式匯入。再比對MARC格式中的每一項是對應AACR2中的哪一項,最後將MARC的記錄格式匯出並全部呈現。

○、選擇之西文書

Hamm, Kathryn/ Dodds, Thea─The New Art of Capturing Love: The Essential Guide to Lesbian and Gay Wedding Photography
其ISBN:9780804185233




























●、機讀編目格式






























○、選擇之中文書
東野圭吾─同級生
其ISBN:9787544256407

































●、機讀編目格式


2014年5月26日 星期一

2014/05/21課程心得&筆記

2014/05/21課程心得

記取上一次講義帶不足的教訓,這次我特別將上一次進度的講義也一起帶來了,雖然最終並沒有用到,但心裡還是會比較安心一點。

繼前幾次介紹完規範數據(權威數據)的功能需求,今日毛教授為我們介紹的是主題規範數據(主題權威數據)的功能需求(FRSAD)。這兩著間還是有著一定上的延續與關連,因為主題權威是權威資料中最常會使用到的。

而為了讓我們比較好進入狀況,毛教授這次也是一上課就發下了測驗紙給我們,要我們寫下FRSAD概念模型的方法。而這次也許是有帶足講義的關係,所以比較順利的找到了毛教授所要我們寫下的東西,總算是比起上次有那麼不慌亂一點了。


2014/05/21課程筆記

○主題是圖書館員給的,而不是作者。而一個主題中會有多部作品。

○若有一部作品管員不知將它作何分類,是館員的知識不夠,但若有一部作品在一個圖書館中無法被分類於任一主題,則是作品本身的類型特殊。

○今日所講其實沒有一個實際的規則,而是知道有這樣的東西。

○FRSAD(主題規範數據的功能需求)要與FRBR(書目記錄的功能需求)、FRAD(規範數據的功能需求)相配合才有用。

○今天臨時測驗的題目
→FRSAD概念模型的方法


○圖表標示說明



○FRSAD的一般框架



○FRSAD實體的條目選擇


○THEMA


○NOMEN



○THEMA的屬性





























○NOMEN的屬性



































○THEMA─THEMA關係







































○NOMEN─NOMEN關係






























○用戶任務─用戶和使用


































○用戶任務





























○用戶任務的相對評估值


























○THEMA映射表













○結論